群文艺事丨中国传统节典篇之“细语清明”
发布时间:2023-04-01 10:43:55 浏览次数:918次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祖先信仰与春祭的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其中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为清明节首要的主题之一。
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这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民族以及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祭拜先人后,亲朋之间早已约定成俗,时常酒肆雅楼小聚,于是就有了唐朝杜牧的诗词“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了,两句质朴自然耐人寻味。席间,众人道着各自的家长里短,酒过三巡彼此又互诉衷肠,回味与先人生前的美好时光,可谓亲情满满,思忆绵绵…。
阳光明媚,草木青青,小酌微曛后胸无半点块垒,一时顿觉全身血脉畅达轻安,己欲春游的兴致却再也按捺不住了… 清明之际,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其源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虽然当时战争非常多,但大家还是不会忘记珍惜当下生活,去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人间四月踏青去,
问讯南来彼岸风。
数数各裁春几片,
向君交换不相同?
--王志军自作诗
王志军书法作品
清明郊外踏青,河岸吹来阵阵暖风,就象久违的朋友。此情此景,大家已然没有了先前的相互寒暄,我想那也一定是怕打破了春天赋予的那份静谧吧?嗨,风,你听到了吗?我想问一下,你们采撷了多少片春色?商量商量,能否彼此交换一下呢?
春回大地,草木萌发,而就在这样一个可以观赏大好风光的日子里,也总有一些早已洞悉世事的悠游散淡之士,却选择独居一隅,既没有象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朋友饮酒作乐,放浪形骸。用现代话形容,做为一个有自律,生活方式已经做到了极简,而且又喜欢哲思和读书的人,一定早已通透明白:有趣的高质量独处远胜虚伪的无效社交,他也一定是在享受着属于自已的那份自在与清欢吧。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宋.王禹偁诗
张军强书法作品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这是一个春耕春种的季节,自古以来就有着“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我国不少地区也有着清明戴柳和插柳的风俗,相传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而来的。新时代提倡新风尚,移风易俗后戴柳的传统早已被淘汰,只有插柳民风依然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枝插土即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青笛一声风送暖,
漫观彼岸正梳妆。
寻思飞雪情归处?
休问云天问柳杨。
--王志军自作诗
王志军书法作品
清明,漫天雪花飞扬,哦?这可不是天上的落雪,那分明是杨絮和柳絮,若想知道它们欲飞往何处?不要去问蓝天和白云,问一下杨柳不就知晓了吗?
万物勃发草木郁葱,就在这样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时常将自己沐浴在和煦的春光里,或品一杯清茗,或伏案怡情小挥,亦或偶尔沉思片刻,任念随杨柳的飞絮妙曼轻舞,一时间不觉整个世界也清明了起来… ...
作者艺术简介
王志军:号治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邯郸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作品赏析
自作诗《咏杜鹃花》
自作诗《咏丁香花》
自作诗《咏虞美人花》
作者艺术简介
张军强:号小蝉,出生于1971年3月。河北师大美术教育书法专业本科学历,就职于邯郸市群艺馆书法部,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在汲取古人法乳的基础上,力求笔墨与时代同步,在创作理念上崇尚真实自然,无表达不作书。
作品赏析
《论语》摘句
王维《山居秋暝》
《今日出渝》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