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馆制:

  • 首页
  • 本馆概况
  • 720全景
  • 数字体验
  • >传承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传承动态

    返回首页

    邯郸非遗——武安印迹(一)

    发布时间:2023-07-05 03:34:14    浏览次数:474次

    非遗印记

    转海眼

    龙务村位于武安市西部,距武安市30公里,位于阳邑镇政府驻地北5公里处,全村830户,2780口人,均为汉族,耕地面积3090亩。龙务村原名河东村。据传,南北朝时,天下大乱。河东村一连三天,大雾弥漫,对面看不清人。第四天黎明时分,天空一声炸雷,李密降生于此。雾散气清。才改为“龙泓”“龙雾” 。后演化为现名。

    “摆海眼”是龙务村一种独有的民俗活动。起源于何时已无历史考证,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习俗从来没有断过。在古代战乱时期,“摆海眼”象征天下太平,现在象征社会和谐。活动期间,全体村民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的民俗表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活动费用则由村委会组织筹集。

    按龙务村当地风俗,每年正月十五开始至正月十六晚上结束。“摆海眼”这一天,村民们早晨五点半就起床准备,化好妆,穿好行头,带上道具,统一到龙务村西岗场集合。上午八点三十分,“摆海眼”活动正式开始。

    西岗场中央倒立着两个石碾滚,那是海眼的中心点,两滚相距约两米远。游转时,鞭炮齐鸣,两面道锣在前开道,舞龙队居首,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务村村名第一个字是龙,展示了人们对龙的敬仰之情,更重要的是祈祷“龙王”保佑,风调雨顺,家家过上好日子。舞狮、竹马、旱船、跑驴、踩高跷、抬花轿、武术队、秧歌、舞蹈等其他节目依次排开。六组大鼓队穿插其中,锣鼓喧天。上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这时在两碾滚之间点燃柴禾,燃放烟花爆竹,烟雾弥漫,增添节日的气氛。

    上千人的队伍,锣鼓喧天,一字排开,先绕场三周,然后呈蜗牛贝壳状向中心圈缩,当转至中央两石碾滚时,排头先顺绕第一个石滚,再倒绕第二个石滚,这是摆海眼的关键之处,为增加朦胧感,两碾滚上站立的人正好点燃烟花爆竹,这样人们便紧张起来,队伍里有的跑,有的跳,一不小心便闯头磕脸,不知去处,因此,村上总在队伍中间用懂行者手持指挥旗进行指挥。整个队伍中,有的向里转,有的往外转,远远望去像一片涌动的人的海洋,中心像大海里的旋涡一样,又因为中心的两个石碾滚,又像转动着的八卦图,颇为壮观。

    大约四十分钟左右,“摆海眼”活动顺利结束,文艺节目进入各个街道演出。下午有龙务村的歌舞团、娱乐班、军乐队到村里的舞台上演出,在关帝庙前有拔河比赛。晚上还有“转黄河”活动以及村里的文艺节目表演。村民们以这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欢度元宵节。

    上团城打梨花

    打梨花,又名打犁铧,是一种传统的烟火活动。武安团城一带每年元宵节夜晚都打梨花来欢庆。

    打梨花最初是用耕田的坏犁铧或者生铁熔化成铁汁,几个人合作,一人用一小勺舀起铁水,轻轻甩开,另一人手持特制的长约一米,宽约十公分的木板,顺势接过那勺铁水,用力将其拍打到上空,铁汁便散落开来,形成一片璀璨的星花,在夜空中格外好看。

    通常舀铁水的可以有两到三人,你一勺我一勺有条不紊得抛铁水,而将铁水击倒空中的只能有一人,这样梨花便会一个接一个的飞上天空,间隔很短。有时为了提高欣赏效果,可以将打梨花的地点选择在大树底下,这样拍打到空中的梨花从树枝上溅开后,效果更好,不光映红了天空,也照亮了树枝,形成火树银花的壮景,所以有的地方也称打梨花叫做“打树花”。另外,铁水在夜空中散落,就像春天的梨花一样洁白耀眼,所以叫作“打梨花”。

    据说上团城的梨花是补锅匠的智慧结晶。旧时由于农民在节日期间无钱买鞭炮庆祝,根据补锅匠人的经验,铁水落地能开花,便在元宵佳节的夜晚,用锢戳锅的一套工具,将农家的坏犁铧熔化成铁水,打上天空,形成壮观的“梨花”,既经济,又热烈。

    土改时共产党领导穷人闹翻身,实行耕者有其田,使农民无不欢欣鼓舞,农民便用打犁铧的形式来庆贺土改胜利成果。打梨花的意义还在,让耕犁开花,得到丰收果实,甩掉贫穷,走向富裕。

    (转自武安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