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文事业助力 | 邯郸市群艺馆积极开展公益性书法培训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2 08:32:51 浏览次数:586次
群艺馆公益性书法培训现场
为了扎实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以社会文化为基础,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积极开展导向性和示范性的群众文化活动,7月26日上午,邯郸市群艺馆举办了2023年公益性书法培训班活动。
本次培训的模式在辅导方式上增加了面对面的沟通环节,在教与学上以求达到更好的互动与交流。授课老师与学员共同书写一起探讨,相互分享共同提高。每个人在学习书法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理念,这样在充分体现教学相长原则的同时,也能使得群文工作更接地气,有效地去创建和发展群文队伍,更好地去服务于群文事业。
培训内容
张军强老师与大家分享学书心得
本期公益书法培训主要是以行书《黄州寒食帖》展开的教学内容,该帖是北宋苏轼于公元1082年所书写的行书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横34.2厘来,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共129字。授课以帖中有代表性的范字为例,进行解析和示范,让大家充分去了解书写的行笔过程,观察字体结构的对比关系,体悟其中的轻重缓急变化…,旨在须先了然于胸后,再去精准定位临摹,杜绝机械抄书的不良习气,以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量变促成质变的提高过程。
张军强老师例字解析示范(一)
文化是民族之魂,艺术源于道德,展现仁爱,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通过长期的书法方面的练习与熏陶,赋予了我们更多心灵上的沉淀与宁静。
张军强老师例字解析示范 (二)
本次培训活动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大家临习十分专注认真,用心感悟,共同书写创造了当下一个美好而静谧的艺术空间。
齐聚一室,共同学习
学员中不乏有书法方面的专业人才,自然的互动,使得艺术灵感生发了更深一层的流淌与释放。大家用敏锐的双眼与开放的心灵发现和捕捉着每一个醍醐的瞬间,了然所悟,心领神会。
落指处有共鸣,会心一笑
正如王僧虔《笔意赞》中言:“…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予人玫瑰,留有余香,我想一个人只有在无私忘我的施予时,也许是最快乐的。
陈韬老师现场示范
问答环节
学员: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字帖?
张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选帖,个人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跟着自己的“心”走,我所表达的“心”,指的不是思想层面的那颗心,主要是指高维度灵性层面的意识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更深一层面的潜意识。
张军强老师现场示范
一般来讲,从自古流传下来的,我们可得一见的法帖,有许多都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考证和时代的认可所保留下来的经典之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评判,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可以将其生硬的定性为好与坏,或高级与低级,也就是最高哲学所讲的非白即黑的二元论观点。当一本帖里的书法让我们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禁不住想去学习探索时,没有理由那就是它了,当你足够敏锐,你的感觉已经告诉了你答案。进一步说,当你定静下来,帖中作者的能量所释放的场域与你有了共振,相信你的直觉吧,关键时你最需要它的指引!人生到最后所修炼的最终极的一个命题是“认识你自己”,你才是你自己真正的导师。选择字帖学习书法也仅是个载体而己,让我们能完美自然地表达自己,而且在每个不同时期,随着学习的进步和维度的提升,我们的意识空间也会发生着潜移莫化的扬升,但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尊重当下的选择,信任自己的直觉,它赋予你的意义永远是最正确的。
以书会友,一见如故
学员:为什么对帖中的范字总是临摹不准确?
张老师:这是个好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习书者一生都要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字里的各种笔画形状,提按顿挫的各种变化,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势能带来了这样的一个呈现。书法里有一个关键的词是“因势赋形”,想让笔画之间衔接得准确到位,必须要明白上一笔和下一笔之间的关系,即意在笔先,先空中取势,最后落笔成形。
齐聚一室,共同学习
例如,练习打过太极拳的朋友,一定会明白上一个动作的收势,已经成为了下一个动作的起势。“欲进先退”真正所表达的哲学道理大家都明白,它不是真的退而不进了,恰恰是为了审时度势而等待时机成熟。而书法行笔中的蓄势待发,它也是一个调整的过程,让我们能够把笔锋送到“更好”的落笔之处,自然地生发出最佳的运笔状态,达到我们所需要的呈现和表露。当这一切运用熟能生巧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后,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有些笔画也并不是在一种四平八稳的匀速节奏下完成的,因为书写和描画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流动敞开的,一种是僵硬和机械的。放松自然地书写,对我们来说,本来就应该是一种本具的状态,但现在反而成为了我们一种舍本逐末非常奢侈的追求。中国古代虽然科技不发达,但人们对外在的欲望追求比较低,书写只是一种交流和表达的自然方式,生活极简却内心丰盈,这一点古圣先贤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互相探讨,分享艺术理念
学员:为什么作品里每个字感觉都很好,但通篇却总觉得哪里不合适?
张老师:关于这个问题,的确我们在完成一幅作品时,并不是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完美”就是一幅成功的佳作,章法里面有对比关系,有粗细、浓淡、急缓等各种映衬…。如果每一个字都“好”了,里面就没有了这种关系,就会出现字字独立,字字争锋,整个章法上就会表现出一种涣散的状态,因为相互间没有依托和势能的凝聚,所以每一个字都游离于整体之外,这也是为什么集字作品总是给人一种违和感的原因,必要时弱化局部去服从整体,也许天地自然万物,一定也是在遵循着这一最高秩序的原则吧。开口即错,动念即乖,有时越是想具体用文字一类表达清楚,却也是常常陷入了“说似一物即不中”的境地了。
结业寄语
我书我心,志愿为群文事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