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馆制:

  • 首页
  • 本馆概况
  • 720全景
  • 数字体验
  • >文化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信息

    返回首页

    共建“一带一路” 共赴“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3-10-19 05:48:04    浏览次数:528次

    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主题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办。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10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不断深化、旅游合作硕果累累,共同绘就了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画卷。

    共建“一带一路” 共赴“诗和远方”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各省区市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旅交流与合作,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旅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共建“一带一路”,共赴“诗和远方”。

    搭建平台 交流成果丰硕

    “一带一路”是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10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互学互鉴的基础上推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

    广西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以东盟为重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夯实民意基础。截至2023年8月,广西与东盟国家缔结友城关系59对,位列全国第一。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成功举办了11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4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在文化产业、艺术创作、艺术教育、文化遗产、图书出版等多个领域拓展了中国与东盟的对话与合作空间。

    和广西一样,宁夏也在展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宁夏已连续举办5届中阿旅行商大会和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中国宁夏(沙坡头)丝绸之路大漠黄河国际文化旅游节等系列对外活动,组织宁夏文旅企业多次赴境外开展推广。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蔡菊表示,近年来,宁夏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贺兰山东麓世界级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成效显著。

    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选派南音、闽剧等歌舞杂技、戏曲非遗、文博展览等赴海外交流,展示福建多元文化与秀美风光;组织福建歌舞剧院大型舞剧《丝海梦寻》赴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以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演出;创新线上交流方式,连续3年举办新年线上音乐会,观看量超1.2亿次。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被先后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动能。

    拓宽渠道 文旅合作红红火火

    10月16日至20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5届全体大会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召开。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拓展是世界旅游组织的一项重点工作。应邀参会的陕西旅游集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陕西文旅业的国际化提升,尤其是与丝路沿线国家积极探索文旅合作。

    陕西旅游集团副总经理赵月望表示,近年来,陕西出台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等文旅产品建设。该集团加快走出去步伐,寻找合作伙伴,不断扩大陕西对外开放的朋友圈。

    在每年举办的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设立“一带一路”国际旅游馆,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设立“一带一路·国际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展示和推广文化资源与产业、产品的平台……广东深入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互鉴,成果显著。

    10年来,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与世界各地的学术机构加强合作,成立了国际丝绸之路研究联盟、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国际丝绸学院、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交流载体,开展了大量合作项目,让精美的丝绸和博大的丝绸文化焕发时代光彩。2017年,世界旅游联盟与浙江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文件,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杭州萧山湘湖。今年2月,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启用。

    在今年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与中亚五国达成共识,继续巩固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共同制定中国—中亚旅游线路,并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促进民心相通。

    提升效能 讲好中国故事

    西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被誉为最早的东方世界之都。依托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和文旅资源大省优势,陕西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力度,先后派出270余批次团组3000余人次赴境外近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600余场次线上线下文旅交流活动。在8个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开通“游陕西”英、日、韩3个语种14个官方账号,全力构建陕西文旅境外传播融媒体矩阵,汇聚起传播陕西声音的强大力量。

    围绕提升传播效能,广东不断创新对外交流传播手段。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联合举办线下展览、演出以及举办云展览、云演出、云讲座等方式,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交流,用广东文化艺术精品讲好中国故事。

    (统稿:宾阳,参与采写:宾阳、谭志红、秦毅、崔娜、周传人、黄国勇)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推动深化人文交流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的非遗展示  秦毅 摄

    10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中国首部大型驻场观念演出《无界·长安》作为开幕式演出精彩亮相,该剧以丝绸之路的观念、东西方对话的观念,借助科技和创意,呈现纵贯上下5000年的文化活力与张力。

    ▲ 《无界·长安》剧照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无界·长安》以“长安”为原点,以概念性、观念性的演出,搭建西安与世界之间的桥梁,让璀璨的丝路文明与“一带一路”的光明前景交相辉映,在动与静之间演绎承古开新的文化篇章。张艺谋说:“西安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的城市。《无界·长安》讲述的是抽象的、人类共通的东西:时空、颠倒、宇宙,从观念上到方法上,再到演出效果上,呈现充满未来感、科技感的舞台效果。”

    《琵琶行》《运·河》《八步沙》《草鞋县令》《舞与伦比》《卡门》《俄风舞影》……本届艺术节期间共上演37台国内外精品佳作,集中展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既有国内近年来获文华大奖的优秀剧目,也有国外高水准的现代舞台剧,吸引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与。

    艺术节期间,来自阿塞拜疆的艺术家萨希布·帕沙扎德除了带来阿塞拜疆传统音乐木卡姆外,还用该国音乐演奏中国旋律,为传播阿塞拜疆的传统音乐和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不仅关注艺术的展示,更重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共同探讨艺术创作、文化产业发展等议题,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马来西亚驻西安总领事林雲亮表示。

    ▲ “旷古遗音·和合之美”丝绸之路非遗器乐精品展上的编钟表演  秦毅  摄

    色彩斑斓的尼泊尔法鼓、高大纤细的孟加拉国独弦琴、弧形开合的泰国木琴……10月16日,作为本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板块之一,“旷古遗音·和合之美”丝绸之路非遗器乐精品展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开展,精彩呈现“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器乐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50项非遗的强大魅力。

    西安鼓乐、陕北说书的表演者用激情四溢的演奏带领观众领略丝路风韵。“希望通过我手中的陶埙与其他乐器的合作演奏,让更多的人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乐器。”陶埙演奏者刘豪表示,陶埙出土于西安半坡,距今已经有6700年的历史,此次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场馆就是以陶埙为原型设计的。

    ▲ 艺术节上的非遗展示吸引众人  秦毅 摄

    在设于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大厅内的非遗展示区内,来自陕西多地的非遗项目摆摊设点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来宾体验陕西非遗的独特魅力。“能参加这么大规模的艺术节,在众多国际友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真的很高兴。希望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激发新的灵感和思路,创作出更多新作品。”西安剪纸传承人涂永红一边向国内外友人展示剪纸作品《八人载乐骆驼俑》一边说。唐三彩烧制技艺传承人李建鹏、皮影雕刻技艺传承人汪海燕、碑林棉絮画传承人咸辉等都带着专为艺术节创作的作品精彩亮相。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是全国首个有关“一带一路”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于2014年9月12日至27日在西安举办,来自法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甘肃、福建、广西等7个省(区)的23部优秀剧(节)目精彩呈现。自2014年至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9届,累计吸引了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与,236部精品剧目和2600余件美术、书法、摄影及非遗作品参加展演展出,规模效应不断扩大、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国际影响日益彰显,已经成为传承弘扬丝路精神,推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合作、开展交流的重要平台。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 东盟国家的参展商在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做旅游推介   宾阳 摄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亲。2000多年前,从广西合浦南下的船只拉开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人民友好往来的序幕。今年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构建了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文交流格局,以文化互鉴促民心相通,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典范。

    10月6日,由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出品的创意杂技剧《百越稻盛》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又见马六甲剧场首演,拉开了该剧目在马六甲市为期24天的驻演序幕。首演现场,演出气氛不断推至高潮,观众掌声不断。不少马六甲市的观众表示,被广西绚丽的民族文化和精湛的杂技表演所打动,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对马来西亚后续引进更多广西文艺精品剧目充满期待。

    广西杂技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意杂技剧《百越稻盛》赴马来西亚驻场演出是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具体实践,也是广西国有文化企业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的有益探索。未来,广西杂技团将以更多精品力作,进一步深化中马文明互鉴、增进两国传统友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随着中国—东盟关系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举办丰富的人文交流活动成为推动中国和东盟民心相通的纽带。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广西积极搭建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平台,推动中国与东盟在文化、旅游、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文交流格局。

    频繁的文化交流不断促进中国和东盟民众的相亲、相通、相融。据统计,广西与东盟在教育、文旅、出版、体育、广电媒体等领域开展了多彩而丰硕的人文交流。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广西与东盟国家缔结了59对友城,东盟国家来桂留学生突破1万人,广西已成为中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

    借助一系列交流平台,广西不断完善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机制,多层次、多方向、多渠道拓展文旅合作,在互学互鉴中深化彼此合作。

    10月15日,以“山水相约 携手启程”为主题的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圆满落幕。本届旅游展共有37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参展,共达成合作意向金额约22.6亿元,各类订单总量超过预期。

    随着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旅游往来趋于常态化,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跨境旅游合作方面同样成效显著。9月15日,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对外运营,打造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旅游合作方面的新典范。中越游客只需要持护照、出入境通行证等,便可直接前往对方合作区游玩。

    “目前,广西已在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设立广西旅游咨询推广中心,履行广西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职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程大兴介绍,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多次组团前往东盟国家开展旅游推介,并在团队旅游免签、直航航班恢复、旅游市场推广、互送旅游客源、康养旅游合作等方面与东盟达成共识。

    面对中国抛出的“橄榄枝”,东盟国家纷纷表达了与中国在文化和旅游方面加强交流、深化合作的愿望。在10月15日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中,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温吞·考潘表示,东盟成员国和中国在健康旅游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希望以2024年老挝旅游年为契机,与中国在健康旅游方面取得更多研究与合作成果。

    满洲里:发挥边陲小镇的枢纽作用

    本报驻内蒙古记者  王慧

    ▲ “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青少年旅游夏令营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10年来已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一座重要桥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口岸作为内蒙古最大的陆路口岸,承担着全国中欧班列近三成的运量,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更加紧密。

    近年来,满洲里以“贸工一体、产旅融合”为发展战略,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特色特质,加快边境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提升文旅产业综合水平,深度融入呼伦贝尔和蒙东旅游圈,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口岸特色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今年夏天,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馆举行了“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青少年旅游夏令营,来自三国的青少年进行了联谊交流及才艺表演。此项活动的负责人介绍,参与活动的俄方青少年从满洲里入境,赴海拉尔区参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园;蒙方青少年从二连浩特市入境,参观二连浩特市恐龙博物馆。夏令营期间,中俄蒙青少年还赴响沙湾旅游区参加了篝火晚会、猜谜、探险等系列活动。通过夏令营期间的交流互动,三国青少年不仅理解了彼此之间的文化异同,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青少年内蒙古旅游夏令营交流活动已成功举办5年,三国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深,为中俄蒙三国青少年之间传递文明、长久友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活动的开展还为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的旅游合作、特色旅游线路和青少年旅游产品开发创造了条件。目前,该项活动已成为中俄蒙毗邻地区交流合作的品牌典范。

    “一带一路”为满洲里带来的不仅是贸易上的发展机会,更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交往机会。满洲里借助自身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恢复边民互市贸易运营及俄籍旅客团组免签进入互贸区政策,十五国免税商城及中国城项目分阶段对外招商,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市青格勒泰区政府就在互贸区设置展销店事宜达成共识,与后贝加尔边疆区代表团就两地商贸旅游合作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多年的精心打磨,让满洲里这个边陲小镇成为交流互鉴的纽带。

    江苏苏州负责中欧班列的新城物流集团综合部职员曹亦琦十分喜欢满洲里。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让更多人认识了满洲里、爱上了满洲里、向往满洲里。他说:“如今,充满异域风情的满洲里文化气息越来越浓。”

    借中欧班列满洲里口岸的运量优势,满洲里在凸显特色文旅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研学旅游,让青少年走到边境,感受祖国边陲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推进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纵深融合,持续完善万康绿色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建设工作;建立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打造东山夜市、大中华不夜城、富豪城夜市、南区夜市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营造城市“烟火气”。

    满洲里,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10年间,文化内涵日渐凸显,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转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