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鼓(鸡泽梨花大鼓)
发布时间:2020-09-15 10:37:14 浏览次数:3159次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梨铧片伴奏而得名(现用月牙铜板伴奏),起源于清光绪年间。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省南部。据说,清末小说《老残游记》中所写的黑妞、白妞,皆为弛名的梨花大鼓演员。梨花大鼓植根于民间,故多诉露民间疾苦和表现农家故事。它风格朴实,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称,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以说为主,唱为辅(中长篇书较多),有慢板(哭调)、紧板、匀板,句式有七字韵、十字韵等。
主要伴奏乐器:三弦、铜板、京鼓。
主要传统书目有:《海公案》、《响马传》、《杨金花夺印》、《刘大哥劝老婆》、《丝绒记》。
传承老艺人张和安,鸡泽县小寨镇榆林村人,1908年生,从8岁开始学艺,60—70年代与其家人到各地演出,主要活动在邯郸、邢台、南宫一带。张和安于2002年去逝,享年94岁。现有张贵玲继承,张贵玲曾在河南行署文工团工作,任业务团长,是建国前老艺人,2007年74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