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馆制:

  • 首页
  • 本馆概况
  • 720全景
  • 数字体验
  • >传承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传承动态

    返回首页

    【文化自然遗产日】邯郸非遗——临漳印迹(一)

    发布时间:2023-06-12 02:03:28    浏览次数:644次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1、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是临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形成于河南并广泛流传于河南及周边省份如河北、山东等地。在河北省临漳县拥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

    具有“坠子窝”美誉之称的郭小屯村老艺人王玉兰讲坠子艺人家谱记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796)左右,坠子就在全县盛行,临漳(河南坠子)的前身叫“英歌柳”。距今已有210年以上的历史。

    河南坠子书是一种以说唱为主的表演形式,中原方言。早期只有一人连唱带拉,后来出现二人对唱专人伴奏,唱腔曲调属板腔体,主要有平板、紧板、跺子板、慢板、韵白;腔调、大喊腔、小喊腔、卧腔;伴奏有坠胡(三弦)、简板、振堂木、脚踏板、书鼓;唱词格式基本为九字、七字韵、汤口词等。

    河南坠子书的书目以“回”为单位,一回或几回指书目故事的一个章节或几个章节。通常坠子艺人说坠子书要花费三四个小时,一部长篇书由若干“回”组成,称为“正本书”或“连本书”。其代表性传统书目有《包公案》、《刘公案》、《身在曹营心在汉》、《红灯记》、《大刀记》、《平原枪声》,短篇书目《王飞轮说媒》、《小二家做梦》等。

    2、西狄邱落子

    西狄邱落子起源可以上溯到清乾隆二十年。当时,由民间艺人吕双宝,根据当地人称做"野腔"的一种民间曲调加工整理而成,发展为落子腔剧种。沙东落子的主要唱腔板式有二板、流水板、散板、娃子、腹腔、念板、赞子等。该剧主要演出剧目有"老八本,"即《大隔帘》《二隔帘》《跑沙滩》《王定宝借当》《清官断》《卖妙郎》《玉堂春连本》《洗衣计》《合同计》《忠烈图二本》《丢印合印》等。由于落子腔唱腔的独特风格,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转自文化临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