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馆制:

  • 首页
  • 本馆概况
  • 720全景
  • 数字体验
  • >传承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传承动态

    返回首页

    【文化自然遗产日】邯郸非遗——涉县印迹(一)

    发布时间:2023-06-10 14:05:00    浏览次数:1512次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1、花灯制作技艺

    简介

    所属类别:

    传统技艺

    批次:

    第二批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家庄花灯历史悠久,据考,张家庄花灯起始于唐朝末年,有一人在陕西经营绸缎,他的绸缎在陕西一代小有名气。那里的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扎纸灯,让他去帮忙,此人好奇心强,便偷偷学艺。回乡后,在老家(张家庄)做起了纸灯。另考,清末光绪30年前后,本村小商人江维成、江维经兄弟二人去河南辉县百泉一带经商,在当地看到各家大门口都挂一盏“跑马灯”,看后很是新奇,回家后就照原样做了几盏,每逢春节、元宵节挂到自家大门口,引起了众多乡邻观看效仿,逐渐就形成现在的规模。

    从最初的小灯一尺见方,到后来发展到大的一米五见方,高两米的异彩纷呈的花灯。几经朝代变迁,在张家庄村的元宵节期间欢乐绽放。有四人抬着,一人在里操作,摇滚式的楼上楼灯,有“驴推磨”、“猪八戒背媳妇”、“铁匠铺”、“售货店”、“猴子吃桃”、“猪吃食”等等,活灵活现的人和动物展现在观众面前。特别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铁匠铺”打铁的声音和喷射出的火花跟真的一模一样,使人叹为观止。

    随着时代变化,逐渐创新,蜡烛和油灯改成干电池、交流电、电瓶、发电机等,木料改成“三角钢”等,各种纸改成花纹布、塑料布等,逐渐成就了现在的传统“张家庄花灯”。现在张家庄花灯成为张家庄及涉县文旅融合的靓丽名片,到张家庄观赏花灯的游客从百里之外的邯郸及山西河南慕名而来,到此一睹花灯风采,展现了涉县优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2、荆编柳编制作技艺

    所属类别:

    传统技艺

    批次:

    第三批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涉县的荆编柳编历史源远流长,相传上古时期女娲在中皇山炼石补天、抟土造人。造人后,人们光裸着身子穿梭在山涧林中;女娲开始教人们编织头戴茎叶帽,身穿柳叶编成的裙来遮盖身体。用于生存、避险、分男女,通婚姻。原始人类从大自然中寻找生存的机遇,柳条荆编相传从那时候就开始了。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但也说明荆编柳编从古至今传承了几千年。

    涉县山高林茂,村道河边杨柳成林,涉县祖辈就有较多人参与荆编、柳编的传统。除自编自用外,利用农闲多编的部分到集会上出售。所以直到目前,现代化生产生活用具数不胜数,但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仍有人在编制传承,有一定的市场。


    原材料均是从山上或河边采回的荆条、柳条,编织成箩头、筛子、花篮等生活必需品。编织出的物品经久耐用,又环保无公害。用荆条、柳条等编制箩头、筐子,提篮等。品种多样,加工精细,既是生产生产必需的工具,又是一种工艺品。这种编织技艺在百姓生活中随处可见。从囤积粮食的仓到家庭装饰的花篮,无不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每一个筐、篮、花瓶等都是无言的见证,见证历史的发展,见证时代的变迁,见证先祖的古朴坚守,见证民族自强自立的传承。在当今倡导健康绿色环保生活的今天,手工编织保留了最具环保特征的原始状态,天然的荆条柳条,极大程度的还原了生态的真实回归。

    传承人:陈合牛(县级)

    3、骨节藜鞭

    简介

    所属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批次:

    第四批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骨节藜鞭”,是民间一种罕见的兵器,属古代软兵器,也俗称“骨节勾魂鞭”,在全国也是一项罕见的传统体育项目。

    其主要特征是:制作独特,用上好的铁或铜制作,身分骨节,每节为正方锭形,粗约1.5公分,长约8公分,节与节之间用三个铁或铜环连接。鞭头俗称藜头,长7公分,为菱形,边缘及藜头锋利,藜体带有几个至十几个尖齿,和四个铙钩。

    演练有规定套路和阵法,套路分单人单藜演练,也可配合其它兵器,如藜夹刀、夹锤等。有撩、扫、挂、钩、削、切、扎、刺等攻击特点。阵法有:一字长蛇阵、二鹰翔云阵、天地三才阵、四门斗牛阵、五豹驱羊阵、六狼撕围阵、七狮狂吼阵、八虎啸林阵、九龙腾海阵。每阵四式,四九三十六式,历来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挥舞藜鞭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演员必须灵活多变,身法协调,基本功扎实,竞技手法灵活多变。藜头浑身刃、刺,风险性特高,轻者头破血流,重者丧命,所以习练骨节藜鞭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强健的体魄及毅力。

    骨节藜鞭的传承和推广,有益于增强青少年心里承受能力,不怕困难,超越极限,鼓舞斗志。对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具有极强的社会推广价值。

    传承人:吕雁平(市级)

    转自涉县文化馆